发布时间:2025-08-28 20:12:43 来源:爱游戏官网平台入口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而有个国家的例子尤其典型,这个横跨欧亚的国家,曾经狮子大开口向中国索要10亿的天价过路费。
甚至在人道主义危机面前,都不愿给中国援助飞机提供空中通道。然而世事难料,仅仅过了几年,这一个国家就主动向中国伸出了合作之手。
爱国商人徐增平接到任务后,以旅游娱乐项目的名义买下这艘巨舰,总价1800万美元,另外花费200万美元购买相关图纸。这一笔交易背后,承载着中国建设强大海军的梦想。
按照计划,瓦良格号需要从黑海,经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运回中国。2000年6月,当拖船队抵达土耳其海峡入口时。
土耳其政府突然以船体过大、缺乏动力系统,可能威胁海峡大桥安全为由拒绝放行。
根据《蒙特勒公约》,土耳其对军舰通行拥有绝对裁量权,尽管瓦良格号已经被拆除武器系统,但土耳其仍将其视为潜在军事威胁。
接下来的谈判过程充满艰辛,土耳其提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条件,中国必须缴纳10亿美元保证金。
这个数字在当时简直是天文数字,要知道2000年中国的外汇存底总共才2000亿美元左右。
除此之外,土耳其还列出20多项苛刻要求,包括购买36架教练机、承诺每年输送200万游客、提供3.6亿美元经济援助等。
瓦良格号就这样在海上漂泊了整整16个月,每天的维护费用都是巨大开支。关键时刻,希腊伸出援手,为中国做担保,帮助化解10亿美元保证金的僵局。
中国外交团队经过艰苦谈判,最终同意出口远程火箭炮、开放旅游市场等条件,土耳其才在2001年8月放行。
通过海峡后,瓦良格号在爱琴海遭遇特大风暴,险些沉没。希腊再次施以援手,派出救援船只。
2002年3月,历经磨难的瓦良格号终于抵达大连港,开始了长达10年的改造工程,2012年正式服役,成为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
瓦良格号事件本以为是个案,但土耳其的精明算计远不止于此,在军贸合作中,他们又玩出了新花样。
如果说瓦良格号事件还能用地理政治学考量来解释,那么2013年的红旗-9导弹出口风波,则显露了土耳其在国际合作中的投机心态。
2013年9月,土耳其国防部宣布选中中国的FD-2000防空导弹系统,这是红旗-9的出口版本,合同总价值高达34亿美元。
消息一出,震动了整个国际军工市场。中国军工企业为了拿下这笔订单,不仅报出了极具竞争力的价格,还同意转让部分生产技术,帮助土耳其建立本土生产线。
然而,土耳其的真实意图很快显露无遗。他们一边与中国深入谈判技术细节,一边拿着中国的报价去找美国和俄罗斯压价。
土耳其反复修改合同条款,今天要求导弹系统必须与北约体系兼容,明天又提出要获得更多核心技术转让。谈判拖了整整两年多,中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技术准备和生产规划。
2015年11月,土耳其突然宣布取消与中国的合同,理由是决定自主研发Hisar防空系统。
中国企业两年的努力付诸东流,前期投入的成本没办法回收,部分技术信息也在谈判过程中被泄露。这种钓鱼式的谈判手法,引发了国际社会不少的反感。
更让人寒心的事情发生在2020年5月,当时正值全世界疫情最严峻的时期,中国一架满载36吨医疗物资的货机从上海起飞,准备飞往塞浦路斯支援当地抗疫。
飞机上装载着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紧急医疗物资,这些都是塞浦路斯急需的救命物资。
按照原定航线,飞机需要经过土耳其领空,这样做才能够节省飞行时间,让物资尽快送达。然而就在飞机即将进入土耳其领空时,土耳其空管部门突然拒绝了通行申请,理由是手续不齐全。
飞机被迫改变航线,绕道莫斯科加油,再飞往保加利亚,最后才抵达塞浦路斯。整个行程多耽误了好几个小时。
从瓦良格号的敲诈勒索,到军贸合同的出尔反尔,再到疫情期间的拒绝,土耳其一次次用行动证明了什么叫机会主义。
连续的背信弃义让中土两国关系近乎降至冰点,但让人们没想到的是,仅仅几年后,土耳其却主动上门寻求合作。
时间来到2022年,土耳其的经济情况急转直下。通货膨胀率从年初的70%一路飙升,到2022年10月通胀率达85.51%。
土耳其里拉对美元汇率暴跌,老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民众的抱怨声不绝于耳。
雪上加霜的是,俄乌冲突爆发后,土耳其选择站队西方,向乌克兰提供大量军事援助。这笔开支直接引发财政赤字急剧扩大,政府债务规模已超越了外汇存底总额。
尽管公共债务占GDP比例会降低,但融资成本却在不断攀升,政府每年光是还利息就要花掉大笔预算。
在这种背景下,土耳其开始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从2003年到2023年,中土贸易额增长了40倍,达到480亿美元。
但问题是,土耳其对华贸易逆差高达380亿美元。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土耳其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远远多于出口,大量外汇流向中国。
截至2025年2月,已经有1312家中国企业在土耳其运营,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和税收。
土耳其方面意识到,如果继续与中国保持距离,经济困境只会越陷越深。于是,2025年2月25日,土耳其驻华大使在北京使馆举行了一场媒体交流会。
大使在会上多次强调中土两国,在政治、经济、旅游、文化等领域有着非常大的合作空间。
大使特别提到了旅游业的潜力,2024年,中国赴土耳其游客只有40.97万人。要知道,在疫情前的2019年,中国出境游客超过1.5亿人次,土耳其只分到了一小部分。
更有意思的是,土耳其还申请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机制。这两个由中国主导或参与的国际组织,正在成为发展中国家合作的重要平台。
面对土耳其的主动示好,中国企业界的态度更加务实。尽管土耳其市场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1312家中企依然选择在当地扎根发展。
并且这一些企业大多分布在在基础设施建设、电信设备、家电制造等领域,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但中国企业也学会了保护自身,在签订合同时,他们会要求更严格的违约条款,预付款比例也大幅提高。
中国企业的做法很容易理解,面对善变的合作伙伴,最好的策略是保持理性和定力。
不因对方的示好而忘记过去的教训,也不因历史恩怨而放弃合作机会。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保持开放的姿态,让时间来检验对方的诚意。
土耳其的转变,本质上基于利益的关系的变化,但也提醒着我们,在国际舞台上,只有自身强大才是硬道理。
对待机会主义者,中国的策略很明确,合作可以,但要按规矩来。友好可以,但别忘了历史。
毕竟,真正的朋友是在困难时伸出援手的人,而不是在对方强大后才来套近乎的人。
,爱游戏官网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