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大量饮酒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根本原因之一。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脂类代谢紊乱,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内皮细胞是血管内膜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天然屏障,在调节血管张力以及白细胞黏附和血小板聚集过程中起及其重要的作用,且在心血管系统稳态中发挥关键作用。榛蘑是一种药食用菌,主要分布于我国内蒙古、黑龙江和吉林等地区,具有抗氧化、降脂等功效。前期研究表明,榛蘑多糖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乙醇对血管内膜的损伤与氧化应激和高血脂有关,而榛蘑多糖具有抗氧化及降脂作用。 为探究榛蘑多糖是否对乙醇诱导的血管内膜损伤有保护作用,延边大学医学院的张俊慧、陈然然、沈明花*等以乙醇诱导血管内膜损伤SD大鼠为模型,分析榛蘑多糖对血管内膜的影响。旨在为榛蘑多糖对乙醇所致大鼠血管内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由图1可知,正常对照组大鼠颈动脉结构正常,血管内膜结构完整并且内皮细胞连续性良好。经乙醇诱导后损伤组血管明显收缩,管腔变窄,内皮细胞脱落明显。表明所用的乙醇剂量可引起血管内皮的损伤。与损伤组相比,经榛蘑多糖处理后内膜较完整,内皮细胞脱落现象得到明显改善,表明榛蘑多糖有一定的血管内膜保护作用。 血清T-CHO、TG、LDL-C和HDL-C水平可以反映机体脂类代谢水平。大量饮酒可引起脂类代谢紊乱,而血脂异常是内皮受损的诱因。由表1可知,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经乙醇处理后大鼠血清T-CHO、TG、LDL-C水平极非常明显升高(P<0.01),HDL-C水平极明显降低(P<0.01),表明乙醇引起脂类代谢的紊乱并进一步影响血管内膜的结构及功能。用不同剂量的榛蘑多糖干预后可逆转上述指标的变化,说明榛蘑多糖具有一定的降脂作用。研究表明,榛蘑多糖通过降低血脂改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与本研究中榛蘑多糖的降脂作用相符。 研究表明,乙醇及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ROS可以激活NOS。此外,乙醇对精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促进L-精氨酸转变成NO。由表2可知,损伤组大鼠iNOS和NO水平极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这可能与乙醇所致的氧化应激有关。有研究表明,乙醇上调iNOS,促进主动脉环收缩,这与本研究结果相符。经榛蘑多糖干预后,与损伤组相比,高剂量组iNOS和NO水平极明显降低(P<0.01),而各组之间eNOS水平无显著差异。在生理条件下,eNOS催化NO生成,调节血管舒张及血小板聚集。在氧化应激、炎症等刺激下iNOS被激活,产生大量NO,继发产生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引起细胞损伤。因此,降低iNOS活性对氧化应激所致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积极意义。本研究根据结果得出,乙醇诱导后iNOS水平显著增高,产生过量NO,后者氧化产生的产物直接损伤血管内膜。而经榛蘑多糖干预后,抑制乙醇所致的iNOS活性升高,以及NO过度生成,从而保护内皮细胞,这与本研究的HE染色结果相符。 ET-1是一种血管收缩物质,主要由内皮细胞产生和释放,可作为检测内皮功能障碍的指标。SOD作为重要的抗氧化酶,可以清除体内的超氧阴离子。MDA是一种脂质过氧化产物,可以间接反映细胞受自由基攻击的程度。乙醇的代谢过程中产生ROS,而过量ROS可引起细胞氧化损伤。因此,提高机体的抗氧化水平对乙醇所致的细胞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由表3可知,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乙醇处理后ET-1和MDA水平极非常明显升高,而SOD活性极显著下降(P<0.01)。然而,与损伤组相比,经榛蘑多糖干预后,高剂量组大鼠血清ET-1和MDA水平明显降低,SOD活性非常明显升高(P<0.05)。根据结果得出,榛蘑多糖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抑制氧化损伤,从而保护血管内膜,与本研究中血管内膜病理改变结果相符。 由图2可知,在体外实验中,经乙醇处理后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说明600 μmol/mL乙醇有一定的内皮毒性。榛蘑多糖干预后细胞存活率逐渐提高,高剂量组平均存活率极明显高于乙醇组(P<0.01),提示榛蘑多糖可保护乙醇所致的细胞损伤。 DCFH-DA常用于细胞ROS水平的检测。DCFH-DA在细胞内经酯酶水解生成DCFH,后者被ROS氧化生成具有绿色荧光的2′,7′-二氯荧光素,其荧光强度可以反映细胞ROS水平。由图3可知,乙醇作用后细胞ROS水平极非常明显升高(P<0.01),而榛蘑多糖干预后高剂量组ROS水平较乙醇组极明显降低(P<0.01)。过量ROS可促进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导致MDA等脂质过氧化产物增多。榛蘑多糖可能通过提高SOD等抗氧化酶活性,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保护细胞,这与4、5节得到的结果相符。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主要细胞器。线粒体跨膜电位可以反映线粒体功能,其水平的降低是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标志之一。本研究用JC-1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水平。当线粒体跨膜电位高时JC-1以聚合体的形式存在,发出红色荧光;而其水平降低时JC-1则以单体形式存在,产生绿色荧光。JC-1红/绿荧光比值可以反映线粒体跨膜电位相对水平。由图4可知,与对照组相比,乙醇组绿色荧光明显地增强,JC-1红/绿荧光比值极明显降低(P<0.01),说明乙醇引起ROS水平的升高并诱导氧化应激,引起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而与乙醇组相比,榛蘑多糖高剂量组绿色荧光强度减弱,JC-1红/绿荧光比值极非常明显升高(P<0.01),说明榛蘑多糖能抑制乙醇所致的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这可能与其清除ROS作用有关。 研究表明,乙醇所致的氧化损伤会引起细胞凋亡。由图5A可知,正常对照组细胞形态正常,呈梭形,细胞核呈均匀绿色荧光;乙醇组细胞失去正常结构、明显变小变圆,细胞核固缩并呈黄绿色,呈凋亡细胞形态,提示乙醇诱导细胞凋亡。与乙醇组相比,经榛蘑多糖干预后可见凋亡细胞明显减少,细胞形态趋于正常,说明榛蘑多糖能抑制乙醇所致的细胞凋亡。为进一步观察榛蘑多糖对乙醇所致细胞凋亡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由图5B~C可知,与对照组相比,乙醇作用后细胞凋亡率极明显地增加(P<0.01),而榛蘑多糖干预后细胞凋亡减少,榛蘑 多糖高剂量组作用尤为显著,与图5A结果相一致。 线粒体跨膜电位是观察早期细胞凋亡的重要指标。 榛蘑多糖抑制乙醇所致的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从而能够解释减少细胞凋亡的结果。 线粒体凋亡是细胞凋亡的主要途径之一。Bax、Bcl-2和Caspase-3介导线粒体凋亡途径。Bax和Bcl-2调控线粒体膜的通透性,调节细胞色素C的释放,进而影响Caspase-3的活化。由图6可知,与对照组相比,乙醇极显著下调Bcl-2表达,极显著上调Bax和Cleaved caspase-3水平(P<0.01)。与乙醇组相比,经榛蘑多糖干预后上调Bcl-2表达水平、降低Bax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并降低Bax/Bcl-2。上述结果提示,榛蘑多糖通过调控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 血管内膜作为直接与乙醇或其代谢产物接触的部位,是乙醇毒性作用的靶点。本研究以体积分数40%乙醇溶液灌胃4 周的方法建立大鼠血管内膜损伤模型,分析榛蘑多糖对血管内膜的保护作用。根据结果得出,乙醇作用后大鼠血管明显收缩、管腔变窄、可见部分内皮细胞脱落,ET-1水平升高,提示乙醇诱导的血管内膜损伤模型建立成功。同时,损伤组大鼠的T-CHO、TG、LDL-C、NO、MDA水平非常明显升高,表明乙醇引起脂代谢紊乱并引发氧化应激反应,促进脂质过氧化。体外实验根据结果得出,600 μmol/mL的乙醇降低细胞存活率、提高细胞ROS水平、降低线粒体跨膜电位,从而促进细胞凋亡。Bax、Bcl-2和Caspase-3是介导线粒体凋亡途径的重要蛋白。Bax/Bcl-2的增加促进细胞色素C释放,后者介导凋亡复合体的形成,进而活化Caspase-3,从而促进细胞凋亡。线粒体跨膜电位的下降是线粒体凋亡途径的早期事件。经不同剂量榛蘑多糖干预后减轻了血管内膜的氧化损伤,降低细胞ROS水平、抑制乙醇所致的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从而抑制细胞凋亡,这可能与其下调Bax/Bcl-2、Cleaved caspase-3有关。综上所述,榛蘑多糖对乙醇诱导的大鼠血管内膜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降脂、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有关,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