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聋人福利促进会手语传译主任卢允诗(左)和手语中心主任陈玉娟用手语交流(8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炜 摄 “你好!我叫Wanzy,是个‘猫奴’。”卢允诗竖起三根手指头,横着往脸上一放,向记者比划出她的手语名。这手势代表了猫胡须和卢允诗英文名的首字母“W”。 香港聋人福利促进会(简称“聋福会”)自2016年起将每年9月18日定为“香港手语日”。每年这日子前后,聋福会手语传译主任卢允诗和她的伙伴都忙于预备和推出手语推行活动,包括22日下午在香港一个大型商场举办手语日发动礼,亮点之一是教大众取手语名。 除了精确传达意思,聋福会的专业手语传舌人还会花心思令手语信息更有温度。 香港聋人福利促进会手语传译主任卢允诗承受媒体采访(8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炜 摄 “手语很风趣,不说话就能够有这么丰厚的表达。”本来从事文字翻译作业的卢允诗说,许多年前她在作业上知道了一些听障伙伴而开端触摸手语。她逐步被这种特别言语所招引,决然改行从事手语传译。 本年4月,卢允诗和另一位伙伴获邀在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担任手语传译。这是她第一次在这类娱乐性直播节目上做手语传译,即便顶着压力,也要精雕细镂。 “电影是一种艺术,在传译的时分,并非呆板地将资讯传达给受众,还要表达几分情感。”卢允诗说,在处理歌曲演绎和感人的致辞内容时,她会加强面部表情和目光的表达,让听障观众看得更投入。 香港聋人福利促进会手语传译主任卢允诗在作业的当地作业(8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炜 摄 十多年前,特区政府和特区立法会开端测验为一些重要会议引进即时手语传译,例如特区行政长官在特区立法会上宣读施政报告等。卢允诗和她的伙伴陈玉娟担当了“拓荒牛”的人物。 “那是咱们第一次做施政报告传译,咱们商议好每30分钟轮换一次,但20分钟左右已感到费劲。”现职聋福会手语中心主任的陈玉娟浮光掠影。她笑言,顺畅完成了两个多小时的即时传译后,感觉手脑像是不能协调了。有了那次经历,他们团队尔后改为每15分钟轮换一次。 手语传译作业富挑战性,特别直播节目,要求反响快,迅速地传达意思,传舌人平常需求多留心和收集不同的信息。卢允诗着重,不管做文字翻译仍是手语传译,都必定要比人家知道多一些、深一些、宽一些,才干翻译到位。 香港聋人福利促进会手语中心主任陈玉娟承受媒体采访(8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炜 摄 聋福会现在共有9位全职手语传舌人,他们除了为特区政府部门和特区立法会等不同单位供给传译服务,还要为听障人士日常日子供给服务,包括去医院治病、咨询法令、参加作业面试、举办婚礼、办签证等。 手语传舌人的班表总是排得鳞次栉比,他们每天按照预约好的时刻和地址出勤。偶尔碰上突发作业也不介意多承当一些作业,由于他们更垂青的是受助者的需求。 20多年前的一个下午,陈玉娟预备下班之际,一位伙伴向她“求救”:有一位听障产妇分娩在即,需求传舌人在产房与医护人员交流,但陈玉娟的伙伴晕血。她便一口容许代替伙伴,直奔医院。 “其时我刚好放完产假,对出产的悉数进程不生疏。”陈玉娟回想,她按照医护的指示,打手语告知产妇何时用力,怎样合作呼吸等,一同给予产妇鼓舞。成果产妇顺畅出产,母女安全。 卢允诗也陪同听障人士走过不同阶段,品味人生五味。她见证受助者由谈恋爱到成婚、生孩子,替他们快乐。有受助者的孩子考上心仪校园,立刻向她报喜,令她感到欣喜。她也遇到过受助者不幸离世,坦言不容易面临。 有一对听障人士配偶与卢允诗知道多年,老公在一次意外中离世。其时卢允诗陪同遗孀前往处理招领遗体手续,要跟警方和殓房等不同单位交流,她一面做传译保证一切程序办好,一面安慰丧亲者。 “心里很伤心,但我提示自己要控制情绪,把作业做好。”她说。 香港聋人福利促进会手语中心主任陈玉娟在作业的当地作业(8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炜 摄 世界各地的手语都有其独特性,例如英语区域较多运用英文字母,香港则较多仿照事物的外形。 说起香港手语的前史,陈玉娟介绍,20世纪50年代,一批来自南京和上海的听障人士将手语引进香港,为香港手语开展打下根底。现在内地和香港的手语打法不一样,内地各城市的手语也有不同,陈玉娟期望将来有时机可与内地的手语传舌人多作交流。 社会不断变迁,言语随之更新。近年来,有关国家和香港特区方针的新词高频呈现,聋福会的手语传舌人会针对新词规划新的手语词汇。 在共建“一带一路”建议刚推出时,陈玉娟的团队跟听障人士、手语班导师等一同商议,一定打出最合适而精准的手语。聋福会还特别编制了包括约600个手语词汇的《香港手语——社政》,并经过短视频节目等,协助听障人士了解社会方针业务。 由香港本地社会福利组织建立的“香港手语翻舌人名单”显现,现在全港有超越50位契合基本要求的手语传译人员。香港社会对手语传译服务的需求颇大,在2023至2024年度光是聋福会就供给了超越8.2万人次的手语传译服务。 陈玉娟表明,尽管听障人士能够写字或用手机通讯软件等方法与人交流,但面临面打手语对他们来说仍然是最理想的。 培育一个能独立自主的专业手语传舌人大约要四五年。陈玉娟和卢允诗异口同声说,期望有更多有志之士,特别是年轻人参加手语传译的队伍,让更多听障人士受惠。“这是咱们的任务!”